| 
   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主要引起供血区域或器官的缺血坏疽,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较轻者可无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与狭窄或阻塞部位和程度相关。动脉造影为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狭窄后扩张及其周围侧支循环等征象。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主要为局部动脉内药物灌注术(溶栓、解痉或血管扩张药物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
    一.主动脉狭窄或闭塞   主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临床难治病症,常见病因主要有:   q 先天性主动脉发育不良,如主动脉缩窄等;
    q 动脉粥样硬化;
    q 多发性大动脉炎;
    q 外科手术后复发的主动脉狭窄、闭塞。
    临床上常常引起狭窄或闭塞段血管远端脏器缺血损害,既往外科手术对患者创伤大,死亡率及并发率高,如今大部分已被介入治疗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内支架置入术所替代。
    适应症:   q 经导管局部溶栓术适应症:主动脉闭塞及怀疑有急性血栓形成者。
    q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适应症:   ·主动脉局限性狭窄或经其它介入治疗后已开通的病变;   ·外科术后吻合口狭窄或移植血管狭窄;   ·内支架植入前的预扩张。
    q 内支架植入术的适应症:   ·主动脉节段性狭窄经PTA治疗效果不佳或术后复发;   ·PTA治疗发生内膜剥脱、主动脉夹层或闭塞者;   ·主动脉弥漫性狭窄;伴有慢性附壁血栓,PTA治疗可能导致血栓脱落。
    目前我科室已成功治疗此类疾病150余例。  |